一、中医药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高校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把其作为推动大学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新近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办法(2021-2026年)》也首次将“质量文化”单列为审核要素,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开始迈进新的发展阶段,即从完善制度延伸到建构文化,从注重“制度约束”过渡到强调“文化自觉”。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工作者更准确地把握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内涵,理解质量文化的性质,明确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高等中医药院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中医药质量建设、中医药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等,都取决于中医药质量文化价值观的确立,正确的质量文化引导对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将产生重大导向作用。中医药院校要想在竞争中抢抓机遇、打造特色、做出成果, 就必须在高质量建设上真投入、 狠投入,也要在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上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建设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质量文化,推动高校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二、中医药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内涵
1.树立中医药质量文化观。对于中医药大学而言,树立中医药质量文化观,必须熟练掌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设置、人员管理等方面熟悉传统文化;了解中医药文化,通过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质量文化约定、质量文化要求,从而形成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质量文化观。
2.养成高等中医药院校质量行为文化。质量文化行为的养成要坚持以“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通过制度规定、氛围熏陶、机制引导,建设更为具体、显性、内容丰富的校园质量文化载体,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师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3.建设高等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高等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要依据各中医药学科特点,根据我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及文化积淀,设计与规划学校文化,打造精神文化基础;从学校办学传统中汲取养分,用独特的文化精神培育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约束中医药教育者的行为,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4.开展中医药质量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应发挥其专业优势,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育人价值,把中医药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教师的中医药文化育人意识,督促教师学习中医药文化经典,将中医药文化与教学相结合,用经典的魅力和教师的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中医药文化主流媒体宣传中医药文化,丰富学生了解和认知中医药文化途径;建设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利用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搭建起中医药文化传播、学术交流、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平台,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和继承。